在腾讯投资的企业家中,美团王兴无疑是最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其中一位。我们常说,企业家的格局往往决定了一家公司的天花板。今天,我们看到美团的市值已经超过 5500 亿港元,进入中国互联网公司最头部阵营。
王兴曾犀利地指出,“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以下,我们摘选从 2011 年到美团上市前夕的 2017 年,王兴曾在公司内外部发表过的讲话要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兴这七年来关于商业的思考和认知如何更迭,其中包含大量他对移动互联网、商业互联网包括全球科技趋势的分析;除格局观外,你也可以看到作为企业领袖,王兴有着多么强的危机感。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商业互联网的三次进化
所有企业都是需要做推广的,互联网作为很好的信息传播平台,可以作为商业推广的最好方式。但是不同的环境下面,不同规模企业会找到适合它的互联网推广方式。企业分层有一个金字塔,三层各代表不同规模、不同数量的企业。
人群也是一样,也是一个金字塔。互联网普及最早是从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群入手,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普及会逐渐下沉,在人群上会下沉,越往下越接近本地,越接近线下,整个大的趋势是如此。
中国商业互联网的开端最早在2000年左右,最大的企业在金字塔的塔尖,世界五百强像宝洁、宝马等开始做推广,新浪首页放展示广告,按展示付费,那时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参与。
互联网继续发展,很多企业包括制造企业、外贸企业有推广需求,但是没有资金实力去门户投广告,或者效果不够精准,回报不够高,但是2005年它们发现有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可以帮助它们,那就是搜索,在搜索引擎百度、谷歌,按照点击率付费,这样离效果近很多。
所以按点击付费的商业模式的企业,通常来讲企业规模会比上面一层小一些,但是数量大很多。像新浪之类的门户网站,它的广告客户就那么几百家,或者在千家量级,但是像百度,它可以达到几十万个客户。所以,这5年间互联网往前走了一步,之前没法利用互联网做商业推广的企业,找到了新的商业模式。
又过了5年时间,到了2010年,到了3月4日,美团网在国内开创了团购的方式。大家来看金字塔的塔基,在这里面的企业它可能单个规模都比较小,或者说是本地的服务企业,销售半径不超过5公里、10公里,远了客户就不太可能来到这里消费。
这些本地商家虽然规模比较小,但是数量非常多,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有700万家,这些企业都需要进行推广。以前门户网站帮不了这些企业,搜索引擎帮不了它们,搜索引擎虽然是按点击付费,但是这么多本地商家可能根本连网站都没有,点击量没有意义。他们不关心展示,不关心点击,他们关心有多少客人到他们店里消费,他们关心交易。
运营微创新
从第一天上线起,我们首创一种方式,10元邀请返利。我们不想乱花钱砸广告,我们相信口碑相传。今天我们提出一个更劲爆的措施,不需要邀请,直接注册,直接返10元。单个商家接单能力有限,所以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我们做了适当的划分,每天不止一个团购项目(而当时美国的团购鼻祖 Groupon 还是每日一团)。
强调用户体验
美团网要推出“过期退”。所有过期的余额,我们会全额返还,百分之百返还。让之前所有信任美团网,参加团购,到后面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去的会员能够放心。我们实行的种种措施就是希望消费者尽可能放心,消除消费者选择美团网的后顾之忧。
效率高者胜
关于对商业模式的理解,我想商业模式其实不是最关键的事情,因为一个模式可以非常简单、非常透明,商业模式是共通的,关键是看执行力,这是我对商业模式的理解。
短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花招,但是长期来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效率高的商业模式一定会胜出,对处在金字塔塔基的这些商家来讲,美团网这种商业模式比门户展示付费和搜索引擎按点击付费更适合他们的需求。所以长期来看,效率更高、更先进的商业模式会胜出。
先进技术就是生产力
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低成本、高效率,这个效率不是完全靠堆人,人要成长,人数要增加,而更多是靠技术平台的研发。不断积累消费者和商户数据,我们才能知道商家需要什么样的消费者,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项目。我们能够实现数据积累更精准的匹配,同时能够让客户很方便地用。
要看长期价值
互联网企业发展至今,没有一个实施的本地化战略能够做大,所以很多人会质疑美团的战略。但是,搜索引擎在1998年也被认为这是一个完全没有商业模式的行业,之前有那么多人做了,完全没有效果,完全没有商业模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事情只要它长期有价值,虽然它很有难度,但是过去做不成,不代表将来做不成。
本地电子商务是一个庞大市场,因为几百万家企业都需要营销、推广和销售,之前试过搜索方式不太行,试过评价方式似乎也不那么有效,我们终于到了一个很有趣的历史时间点,终于出现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满足这些存在的需求。问题一直存在,可方法一直没有找到,现在我们可能接近找到了。
美团好比南极征程
在1911年12月之前,没有哪个地球人到过南极点,所以这是一百年前所有最伟大的探险者、所有最有探险精神的人最想做到的事情。而在这个过程中有很有趣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和我们将要进行的事情有几分相似,他们的教训和经验对我们来讲有借鉴意义。
最后两个竞争团队,一个是来自挪威的阿蒙森团队,另一个是斯科特团队。阿蒙森团队五个人,斯科特十七个人。他们出发时间是差不多的,这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竞争从来都非常激烈,当有一个大的机会的时候,没有可能只有你看到了,基本是差不多时候有一帮人也看到了,这跟其他无数的场合竞争都很像,一个真正有吸引力的机会,会在差不多同一时间有不止一个团队、不止一个公司或者不止一个人参与,一定会有激烈的竞争。
阿蒙森团队在两个多月后,率先到达了南极点,而斯科特团队他们晚到了一个多月,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是成功跟失败的区别。
阿蒙森制订了一个可行的计划,坚持每天前进大概30公里,有富余量的计划,虽然他们面对的几乎是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和未知的天气,但他们基本按计划执行。相反,斯科特团队,从他们的日志来看,是一个比较随心所欲的团队,天气很好,就走得非常猛,天气不好的时候,就睡在帐篷里,诅咒恶劣的天气,诅咒运气不好,希望尽快天转晴,尽快能够前进。
这是很自然的反应,很多人容易有这样的想法,容易的时候多搞点儿,不容易的时候,季节不好、天气不好、市场环境不好,就歇一歇。但事后总结,这两种做法很可能是他们最大的区别。这个故事它跟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要干的事情有很多相似之处。
我们相信商品的电子商务和服务的电子商务最终规模是差不多的,它的最后规模都是上万亿,我们同样面临一个目标,要去做本地电子商务。
最怕的是我们对自己估计不足,对这个情况认识不足,所有困难只要我们意识到它,我们相应地去做准备,去克服,都是有可能克服的,最怕的是我们对情况估计不足。
我们应该像去探索南极的阿蒙森团队一样,充分利用、学习现有的一切最好的方法,适合我们的方法,对困难有足够的估计,目标清晰,同时制订计划,去坚定地执行。我们在2011年的目标是每个月增长20%,大概一年接近10倍。
学习先进是为了超越
我们要重视每一个对手,他们有许多可取之处。我们要向任何一个对手学习,任何一个同行学习,但我们最后目标应该是超越它们,这是整个公司的目标,也应该是每个人的目标,不管你在哪个岗位上,总有办法可以做得更好,学习新的东西,目标是超过它们。
真正的激情
2011年上半年市场上疯狂投资,各种高得离谱的估值,后来下半年如我们所料,冬天来了,可能不光是团购、电商的冬天,甚至认为是整个互联网、整个投资的冬天。
我们不依赖运气,我们要像成功的阿蒙森团队一样,像他们每天不管天气好坏坚持前进30公里一样。只有这种看起来不那么激动人心的方式,其实是最考验毅力的,也可能是最有产出的。
一个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越做越好,越做越专业,不管是在哪个岗位上,这个事情听起来似乎很枯燥,但是它其实蕴含着无数的激情。这是真正的激情,并不是莫名其妙的不同的变化,而是你做成的事情,你要希望把它做到最好,做到越来越好,要做到比最好还更好,每天越来越好。
这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但也是很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非常值得努力的事情。
每一次花钱都是投票
每个人都有花钱的自由,所以,我们每一次花钱都像在投票,投票给你想要的那个世界。它作为你的选票,决定你支持什么样的企业,你要跟什么样的人做生意。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有消费的民主,而美团干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它给每个人更多选择,也让那些诚信的、提供优质服务的商家能够在这种投票的选择中获胜,而发展得更好。
所以,我想反复强调这一点。每一次投票就是一次交易,交易额代表投票的多少,代表你影响了多少消费者,我认为交易额对美团非常重要。
从千亿到万亿的目标
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另一个目标:2015年我认为美团应该实现全年1000亿的目标。(2012年美团交易额55.5亿,2015年全年交易额约1600亿)
2015年达成全年1000亿,1000亿是什么意思,难吗?听起来是个很大的数字,但其实并不是遥不可及,因为再难的事情你只要把它分解、分解,再分解,然后每一步都有人负责,都有团队负责,每个人都靠谱,那整个事情就都靠谱。
如果把1000亿这个看起来很大的数字稍微分解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只要我们顺利地完成2013年188亿的目标,后面2014年、2015年,平均每年只要增长140%,也就是每年2.4倍,到2015年我们就能顺利地完成1000亿的目标。
每年增长140%,这是比我们所有过去几年都要慢得多的数字,10倍、3.8倍、3.4倍,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不犯错误,只要我们产品方面更加深入,商品选择更加丰富,能够始终保证高质、低价格,然后保证非常便利,不光在PC方面,更在移动端方面。因为消费者需求是如此旺盛,而商家的需求也是如此强烈,我们有理由非常快速地发展,到2015年我们希望美团全年交易额能够超过1000亿。
基本上,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是传统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十年,到2010年年初,随着团购的发展,O2O才真正开端。大胆地展望一下,到2020年的时候,我相信美团全年的交易额能超过一万亿(2018年美团交易额为5156亿)。
我希望跟大家分享下,从1000亿到10000亿是十倍,如果我们给自己五年的时间,平均每年只要增长60%,也就是1.6的5次方是超过10,当整个第三产业是数十万亿的时候,当五年后互联网普及进一步提高,消费者手机上网的普及度进一步提高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这整个产业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而我们作为这个产业的领跑者,有理由相信应该把目标设定在超过10000亿上面。
所以,这是目标,目标不管宏伟不宏伟,其实你只要去分解它,就可以理解它,而且我相信一个高的目标是会对每个人有激励作用的,这是过去三年给我最大的感受。
这里我们要记住一句话:你对未来越有信心,你对现在越有耐心。可能现在过去的三年,接下来一年,接下来两年、三年,都会是非常煎熬的的事情,但是,整个事情是有非常光明、巨大前景的事情。
2013年年初制定了三个目标,我们完成了其中两个,但另一个指标我们没有完成,就是全年交易额188亿,我们完成了160亿。我觉得这个事情没必要隐瞒,它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今天当我展望2014年的时候,我想重点说两个词,第一个词是——“危机”。如果你希望在一个好的创业公司一路高歌猛进的话,每一年都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句话每一年都是对的。
虽然我们已经做到了团购市场超过50%市场份额,但是我们做的事情是本地电子商务,我们要的不只是全国的领导位置,我们要的是在每个城市都占有领导位置。
我们现在占据了50%多市场份额的领域,只是300多亿、400亿的份额,线下市场规模有几万亿,线上市场规模只占了1%左右,在这个1%里面,我们只占了50%多,这又算什么呢?
不管是传统互联网的巨头,还是传统商业巨头,他们都喊O2O,大家都在往这个行业进入的时候,我们需要做得更好,如果我们不能做得更好,我们就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状态。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团这个公司永远离破产只有6个月时间。
如果你在另一个公司,它认为它可以高枕无忧的话,那么它离死不远。
在现在的互联网行业里面,腾讯被认为是最强大的公司,但腾讯CEO马化腾曾经说:“巨人倒下的时候,身体都可能还是温暖的。” 想要在这个时代、这个行业生存下去,我认为每个人、每个公司都要有这样的危机意识。
2015年,O2O的决战 行业泡沫破灭 | 平台与生态
差距还要再拉开
5年前,那是在美团正式上线之前,在北京海淀区清华东门的华清嘉园,一个三居室,十几个人开了一个简单的座谈会,那时我们还面临很多困难,在那个会上,不少人落泪了,包括我。
在2012年,我们狂开站、狂上单、狂拜访,这一系列事情做下来,2012年底,美团已经初步确定了我们在团购的优势地位。我相信今天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之前坚持每天行进三十公里,三年累积下来我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可能很多人听过鸵鸟原理。火鸡比母鸡要大一些,但是,母鸡看火鸡,会觉得大家差不多,母鸡也是不太服气火鸡。但是,当一只鸵鸟过来的时候,不管是母鸡还是火鸡,不管它们多不服气,在一个足够强大的反差面前,它们都会认识到鸵鸟确实更大。这个道理非常深刻,人和人的对比,团队和团队的对比,公司和公司的对比,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所以在早期,争论谁更强是没有用的,我们要做的是什么?还是回到根本问题,消费者第一、商户第二、团队第三、股东第四,我们有足够的资源,足够好的团队,我们去合作足够多足够好的商户,然后和商户一起去把消费者服务好。
如今,美团在全国有两亿多用户,在手机上面美团是仅次于淘宝的最大的电商营销平台,比天猫大,比京东大。所以,只要我们能坚持往前走,坚持走得比对手更快,大家可以看到,曾经认为是我们对手的已经被我们远远的甩在身后。
美团要建平台和生态
面对未来的挑战,我认为今年会是O2O真正大决战的一年。团购我们占60%的市场份额或者更高一些,但还没有完全的结束。在电影这个领域,BAT或者其他各种各样的公司,线上线下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在做很多尝试。
我认为今年应该是美团重点去建平台、建生态的一年。因为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产品服务去满足用户和商户的需求,不同的产品和业务也都需要平台。我们还需要跟外部各种合作伙伴有不同的合作方式。
不高估两年,不低估十年
比尔·盖茨说得非常对,“人们总是倾向于高估两年能发生的变化,但是低估十年能发生的变化”,五年也是如此,特别是在这个时代,两年看起来是很长的时间,而五年基本上回头看,我相信所有人都会同意发生的变化比大家想象的更多。
好服务的判断标准
2015年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合并,包括滴滴和快的,58和赶集,携程和艺龙、去哪儿。在这个大环境中,美团和大众点评也于2015年10月8号宣布合并。
关于服务的判断标准,我认为最简单的就是,你觉得它够好到可以推荐给家人和朋友吗?如果我们期望真正做好这个事情,成为一个长远有价值、令人尊敬的,大家也乐于在此工作的公司,我们必须解决好,回答好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提供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服务,而是实际接触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服务、各种吃喝玩乐,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尤其的重要。
我们目前最大的业务是到店餐饮,这个巨大的市场还处在初期,几乎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一个大潮即将到来,这个行业将会有巨大变化。
少谈颠覆,多谈创新
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了十几年,已经到达了一个阶段。我想大胆地做一个判断:纯互联网创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互联网+”这个更大的机会正在到来。互联网依然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广泛剧烈的影响,但它提供的将是“互联网+各个行业”的服务模式。
要做好这一点的话,我们要少谈一点颠覆,多谈一点创新。如果要谈颠覆的话,最需要担心的是我们自己会不会被一个更新的模式颠覆。我们应该多谈一点创新,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创造价值,降低行业运作成本,提高行业运作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2016年,我们要开始构建开放合作的能力。
中国互联网进入下半场
整个中国的互联网刚刚进入“下半场”。之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人口红利。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智能手机的年销量已经不增长了,总体网民的增长也大幅趋缓。
这个时候两条路:开拓海外市场、精耕细作。
对于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而言,需要增长模式的转变,接下来考验的是大家的真功夫。往后看,“互联网+”要做的是各个行业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互联网化,不是仅仅停留在最末端做营销、做交易那一小段,而是真正能够用互联网、用IT全面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
如果以此为目标,那“互联网+”需要的能力和之前就不太一样了。之前我们的发展基本还是“上半场模式”,就是猛抓用户、猛接商户,然后做“营销交易”这比较薄的一层。现在进入“下半场”的时候,就需要新的能力,之前我们并没有太多的积累,只能说有一些探索。但总体看,这种积累是有限的,目前我们还没有很完整的深入行业的能力,当然这对我们是巨大的挑战。
精细化运营的时代来了
下半场是几个层面,一个是美团点评,一个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这个行业,一个是中国的产业、经济,最后全球的经济和政治,也要进入下半场。
举一个例子,你们就知道宏观有多重要了。
大家知道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已经生存了很多年了,但是在人的生存环境里面有很多东西是非常根本性的东西,在地球上这么多年没怎么变。人生存的温度带其实非常窄,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如果变近1%,或者变远1%,1%就超出那个温度带了,人就没了,整个人类社会就没了。
宏观一小点点的波动,其实对于微观,对于每个生存的实体,人类、企业都是致命的打击和伤害,所以我们是极度关注宏观的一家企业。
2013 年的时候,当时有两个概念非常火,一个是 O2O,一个是互联网思维。这两个词都火的一塌糊涂。非常巧的是,我在那个时间点去美国搜索O2O和互联网思维的相关资料,发现一个让我非常震惊的事情,这两个词都是中国人造出来的。中国人创新能力还挺强,中国人创新的事,中国人不知道自己在创新。
美国人真正知道 O2O 这个词,是怎么知道的呢?是李彦宏说他要花200 亿进入 O2O 这个市场,然后美国资本市场就问,什么是O2O。所以,当时李彦宏花了大量的时间跟他们解释什么是 O2O。
我们在世界科技领域的创新里面第一次领先全世界了。回来观察中国的情况。我发现了O2O 这个词不仅是在互联网圈内,投资界、媒体火,而且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在传统行业非常火。而且在传统行业比互联网科技和媒体圈还火,这是中国互联网上的第一次。
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所有的新概念,新名词的传播规律都是什么?都是投资圈、媒体圈和互联网圈、创业圈先火,火完了之后,然后才是传统行业有选择的跟进。但是在 O2O这个词火的时候,路径反过来了,传统行业比我们还热衷。
这就是 2012 年、2013 年发生在中国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那么到底为什么?其实原因就在于,2012 年中国的自有服装品牌出现了大规模的全行业库存积压,涉及到服装业的生死存亡问题。
那为什么是在 2012 年呢?中国的服装品牌基本上都是在 90 年代成立的,在过去的这些年,他们活的太滋润了,他们活的方法太简单了。服装企业基本上就做几件事这个公司就能成,第一,在央视打广告。第二,扩张发展开店。
但是变化出现了。第一,新一代的90后成为消费主体的时候,他们的个人追求跟我们这一代,不是不一样,是走到了完全相反的方向。第二,消费者的注意力从电视里走出,玩游戏,在网上看小说,在网上看视频。消费者注意力的平台发生了迁移。
移动互联网的三个新病
走到 2015 年到 2016 年,整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出现了新的症状。
第一,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基本完成了,智能手机用户量不怎么增加了。事实上整个移动互联网的体量就是几个数乘起来的,一是手机数,二是手机上的 APP 数,三是每个 APP 的使用时长,就这几个数乘出来的。
第二,用户在手机上,过去一段时间里是不断地装 APP,现在在不断地删 APP。我们给投资人做了非常广泛的调研,只有 11 个 APP能稳定在留在消费者手机上。
在PC互联网时代,因为它是浏览器模式使用网站,所以用浏览器打开一个网站的时候,是从一个网站跳转到另外一个网站的门槛是非常低的,很多时候你都不知道你跳到另外一个网站,随便一点链接就跳过去了,这是其一。
其二,有搜索引擎可以把用户的流量分发到各个网站上去,但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想从一个APP跳到另外一个 APP,门槛是非常高的,大量的 APP 之间不支持跳转,导致用户都被留在一个 APP 。因为缺少搜索引擎的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流量分发渠道。只有两个途径,一是买电子市场排名,二是买手机厂商预装。只有这两个渠道选择,能推的量非常少,所以马太效应非常强。
手机厂商业务不涨的时候就要赚钱,赚钱怎么赚呢?因为消费者买了手机,手机就那么贵,赚钱的方式就是向预装和电子市场要做推广的人收费,而且每年涨得非常厉害。
第一,手机数不涨了,第二,消费者的卸载,第三,推广费用涨 30%。所以整个中国移动互联网在 2016 年我认为是一个分水岭,明年移动互联网会非常惨烈,很多你们想象不到的公司会死掉。
红利结束,呼唤供给侧改革
企业发展是三个阶段,是市场驱动发展、领导力驱动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全球经济、中国经济和互联网经济都是同一个问题,就是市场驱动的发展结束了。
市场驱动的发展有另外一个词叫红利,全球经济体在过去这些年的红利就是全球化和科技。糟糕的是,从 2012 年到现在为止,这两个引擎熄火了,科技已经很久没有突破了,如果在未来的十年里没有突破,未来的二十年就一定会有战争。互联网过去这些年第一大红利是网民增长,第二大增长是摩尔定律,现在网民增长到头了,所以市场红利期结束。
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如果按照企业发展三段论的话,应该从市场驱动切换到领导力驱动和创新驱动。
供给侧改革。整个产业都是两部分,一部分是需求侧,一部分是供给侧,需求侧就是消费者和市场,供给侧就是企业和供应商,就是商家。做哪些变化呢?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创新业务,提升用户体验。
美国做得好的 to B 科技企业,都是给企业或者给商家提供解决方案的。比如Salesforce是销售团队管理解决方案,Workday是HR解决方案。为什么这些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在美国活得很好,在中国活得不好呢?
原因就是美国这个国家商业周期非常长,任何一个企业所有能用来竞争和发展的东西基本上都用光了,当发展出现瓶颈,遇到了市场红利枯竭的时候,就开始搞内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新服务,由此对各种新式的各种工具开始产生兴趣。
对比之下,过去这些年整个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的发展特别容易,靠市场红利驱动就能发展,就能赚钱,所以他们对于新工具、新方法的采用意愿特别低。
走到今天,我认为这个事情发生变化了,所有的企业,商家的经营因为遇到障碍了,所以销售额不涨、利润不涨。我的判断是下一波中国互联网如果想回暖的话,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是供应链和 to B 行业的创新,是他们驱动的。
上天:从模式创新到科技创新
二十年前,互联网本身就是高科技,但到今天,多数互联网企业只是传统科技。
不管是二十多年互联网的发展,还是更长时间接近五十年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底层都是摩尔定律,1965年 Intel 创始人之一摩尔提出来,半导体的密度平均每 18-24 个月翻一番。摩尔定律在传统意义上已经到一个相对的固定临界,将来的全球增长的要素可能是不同的方式。每一个人需要很多的芯片,手机、电脑,但是车更多,一辆车近百个芯片,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越来越多的计算和需求。
高科技方面创业,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空间。中国互联网有很大的成功,但更多人认为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不是科技的创新,这个在过去是对的,往后可能确实在底层上有很多投入。高科技是未来 5-10 年很大的驱动力,但是并不是单做,就像互联网跟各行各业结合在一起。
入地:深入B端和产业链
创业需要接地气,所谓接地气不光是你触及地下,而是要到达充分养分的地底下去。现在如果你还在C端联系是不够的,这是无奈,也是现实。
以美团为例,餐饮行业大众点评2003年做最早的第三方餐厅评价,2011年做团购,2013年做外卖,我们不能停留在连接上,所以在餐饮的B端,服务的各行各业的B端,我们已经做了很多投入,包括餐饮的压力和收银系统,也包括酒店B端的PMS和客房管理系统。
全球化:发展中国家成广阔天地
全球互联网在下半场,我认为是中美的竞争,因为互联网最早是美国发明的,二十年后,只有中美两国出了强大的互联网公司,我们看到腾讯非常厉害,已经是光靠中国一个市场,就做到全球十大。
但这是不够的,真的放开来看的话,企业的价值取决于问题价值大小,取决于市场大小,取决于经济体的大小。但美国的强大在于,互联网公司不光做美国市场,他做几乎全球的市场,所以如果中国的企业不能真的很好走出去,长期来看是缺乏竞争力的。
全球化是中国企业很大的机会,也是中国未来必须要做的事情。可能更大的机会是在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中国家,跟中国比较类似的国家,或者比中国还落后的国家,我们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在什么阶段更好落地。
借鉴日本扩展海外的道路,有日本的银行、媒体、企业,他们一起去做,我觉得中国互联网企业也应该如此。因为不可能一个人做出去了,有做分发、电商、金融、O2O的,一起的话会有更强的战斗力。这是我看到的互联网下半场最激动的三个:上天、入地、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