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数字货币之外,现实中还能看到哪些区块链的应用?答案是少之又少。
而政策的支持让区块链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二级市场上,区块链的炒作,来得快,去得也快。一级市场上,区块链早在两年多之前就有过一波狂热期,只是随后由于难有落地场景,而快速进入到了沉寂期。
信天创投的合伙人蒋宇捷从2014年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信天创投的定位是投产业,区块链在他看来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一样,都属于产业的底层技术,尽管争议很大,但是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未来主要看如何去监管和应用。
作为一名技术型投资人,蒋宇捷非常喜欢通过数据来看问题,他的电脑文档上存了各种各样的数据,除了实地调研之外,他也喜欢通过数据来推演行业的发展趋势,Gartner技术成熟图曲线就是他经常参考的。
按照Gartner最新发布的区块链技术图,大多数区块链技术其实处在技术萌芽期。(注:Gartner将一项新技术从产生到成熟分为技术萌芽期、期望膨胀期、泡沫破灭期、稳定爬升期和生产高峰期。)真正要实现to C的应用最长可能要到2028年,也就是将近十年的时间。
蒋宇捷认为,区块链第一波应该还是在底层技术突破方面的机会,技术比较成熟之后,才会去探索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之后才会产生大规模to C的应用,包括像文件存储,游戏、支付等等,但是这个时间周期可能会很长。
尽管距离技术的成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作为VC,想要享受到科技的红利,必须“先下手为强”。蒋宇捷看好的方向是应用到了区块链技术的新兴行业,比如其作为早期投资人投资了电子合同企业,现在已经成为行业龙头。
蒋宇捷自称为是“重度互联网从业者”,在他看来,技术改变世界,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他曾经是百度魔图联合创始人及CTO,转身投资人之后投资了美味不用等、法大大、闪电报销、财鱼管家、水岩科技等多家项目。
在投资圈,他属于“身体力行”的投资人。比如,在投资了美味不用等的时候,公司正处于初创阶段,他在介绍了很多餐饮行业资源给他们之后,还会陪同企业一个一个地拜访客户。在他看来,做投资,光“投”肯定不够,还要想着从资源、培训等多方位助力企业,帮助企业快速打开市场。
那么,区块链技术发展到了什么样的阶段?该如何投资区块链?区块链会如何与to B领域结合起来?
以下是格隆汇的访谈实录。
格隆汇:区块链最近很热,但其实区块链在2017年的时候就出现了狂热期,只是随后进入到了冷静阶段,这背后和区块链技术不成熟有关,你目前如何看待区块链的发展阶段?
蒋宇捷:区块链一直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重要底层技术之一,就技术本身而言,我觉得还是处于早期。Gartner是我在做投资的过程中,常常看的模型之一,它最出名的就是曾经预测了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它的技术成熟图曲线形式很简单,用一张图就勾勒出一项技术未来的演变,对未来趋势的把握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Gartner今年提出了2019年区块链技术路线图,可以看出来大多数区块链技术其实处在技术萌芽期,金融和零售等领域的应用比较靠前。
所以我觉得,区块链的发展,第一波应该是还在底层技术突破方面的机会,比如说用共识算法、隐私算法来解决区块链计算存储传输的性能问题。对于自主创新有核心技术能力的企业来讲,会有市场红利。
然后在技术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和一些大企业会逐步去探索区块链在民生、智慧城市、政务,还有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比如说供应链金融、食品溯源等。这是第二个阶段。
到了第三个阶段,技术比较成熟之后,才会产生大规模的to C的应用,包括像文件存储,游戏、支付等等。但是这个时间周期可能会比较长,Gartner认为,最长可能要到2028年,也是将近十年的时间。
所以,从投资角度来讲的话,一个新行业刚起来的时候,其实存在的非常多的机会,但是大多数人没法去感知,因为这些应用,大部分还是在企业端。更多的还是B端企业能够明确感受到。我觉得这也很正常,就是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出现,最开始都在to G和to B端去应用。
格隆汇:区块链从出现以来,遇到的争议就特别大,你认为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蒋宇捷:区块链本身是综合性的一个领域,而不只是单纯的一个技术,所以它揉进了太多的东西,甚至包括类似于宗教信仰的东西。区块链本身是伴随着比特币出现而出现的,所以它跟金融的结合非常紧密,而一旦涉及到金融领域的话,它又会涉及到很多问题。所以,我觉得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争议是很正常的。
即便像大数据也出现了很多乱象,比如个人隐私数据被泄露。我认为一个新技术的关键在于你怎么去应用它,怎么去监管它,让它符合一个正规的正常发展路径。
格隆汇:你认为目前时点上,投资区块链的难点在哪里?
蒋宇捷:我觉得,比如说像供应链金融,比如说像食品溯源,可能是一些比较好的落地场景,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其实是因为技术不太成熟,所以大部分to B的公司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试错,市面上也没有成熟的案例和样本。所以,它有没有足够强的融资能力,有没有足够强的落地执行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但是科技成果的转化的确需要一些时间。
一开始大家抱的希望太高了。同行们还是需要一些能大规模普及的应用落地,同时能看到实实在在跟实体经济结合产生的价值。有了带头效应,更多的投资机构才可能会慢慢加入到投资队伍中。一些大的基金,不太在乎财务收益,更在意产业上的协同和布局,VC追求的是财务回报,关键在于行业未来有多大的市场。区块链投资行业才刚刚开始,虽然现在整体市场环境比较冷,但我们做投资就是要在市场没那么好的时候投,在市场非常好的时候做退出。这才是一个好的节奏,不可能在泡沫非常大的时候去投资。
格隆汇:既然区块链的技术这么早期,那么目前应该如何来寻找投资机会?
蒋宇捷:我们从14年、15年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我们当时就意识到,尽管技术处于早期阶段,但是区块链与其他领域结合会是一个好机会。比如电子合同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因为电子合同存储在区块链之上,它的公信力、可靠程度马上能够得到保证。
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就在中国投资了第一家把区块链和电子合同相结合的公司——法大大,另外他们也有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合同存证,后来也拿到了国家的区块链信息备案。
到目前为止,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合同应该已经超过了3亿份,它也是一个逐步得到市场认可的一个状态。
格隆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合同领域还是比较新的,你认为,目前在市场上获得了多大程度的认可?
蒋宇捷:我们在2015年作为早期投资人投的法大大,它本质上是一家电子合同公司,但是应用到了区块链技术。在后面,我们又追加了一轮投资,最新一轮对外披露的是腾讯和老虎基金也在投资,它已经是国内头部的电子合同和电子签名公司。
我们认为,电子合同、电子签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很重要的一个入口,它能够应用在很广泛的场景里面,而中国和美国相比,美国电子合同的渗透率大概是5%,但中国电子合同的渗透率是1%,所以未来其实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格隆汇:你当时看好它,除了应用到了区块链技术以及空间大之外,它本身在其他方面,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
蒋宇捷:当时,他们团队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当时一看,他们几个创始人都是来自于法律行业。我有几个判断,第一就是他们作为律师出身的创业者,在逻辑、领导力等方面,可能会超出预期地好。他们能够做到一个大机构的创始合伙人,管理一家很大的企业,是有一定企业经营经验的。
另外,我认为,在中国,你不能单纯地只是做一个电子合同的事情,你得有衍生增值服务和未来市场空间。我们认为跟法律的结合,可以使电子合同未来有非常大的成长价值。
因为中国和美国还不太一样,比如说在美国签署一份电子合同就能够收一美金,这是很高的一个费用,所以单纯靠签名费用,就能够生存得很好。但是,在中国,用户签署一份合同的收入可能就是一毛钱,这个差距是巨大的。所以说,我们要把电子合同做成一个好的切入点,能够去做一个天花板相对来说还不错的一个生意。
格隆汇:区块链技术处于早期,投资风险会很大,之前也出现了不少投资亏损的案例,甚至有不少投资人选择退出这一领域。你从这项技术出来,就一直比较执着地在关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蒋宇捷:我们自己的定位就是投产业,认为新技术就是为产业服务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也都是跟我们行业结合的一些底层技术。
这些底层技术都是有价值的,所以我们要去尝试一下,因为任何一波机会在早期都是平台级的,红利会比较大。
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商汤、旷视科技带来的的机会,主要都是属于早期投资人的,而真正等到落地行业的时候,你可能只能投一些行业应用的具体机会,那么你能享受到的市场红利就会小很多。所以要观察一个新技术,发现它,学习它,理解它。
我觉得,我属于探索型的投资人,而且是属于那种价值投资型的科技投资人。现在科技VC需要这种投核心技术的能力,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机会。
格隆汇:由于处于早期阶段,所以区块链投资的成功率会比较低,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投资策略?
蒋宇捷:我们的风格和投资策略偏好以投资股权为主,技术驱动、真正具有长期价值的优秀项目,注重生态布局,贵精不贵多。目前市场比较嘈杂,要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需要兼具资源、策略和眼光。
我们整个产业链的布局基本涉及了区块链行业的上下游,需要继续做的是找到细分的行业机会和优秀的人才。而我们生态里的很多项目都可以成为资产端和资金端的很好来源,所以我们也会采用填空的方式来布局,不断加强产业链上的深入合作和联系。
格隆汇:最近,央行也宣布要发行数字货币了,正规军都入场了,其他数字货币是不是很难有生存空间了?
蒋宇捷:我觉得数字货币是全球性的,而且是无国界的。所以从某种层面上来讲的话,它们的定位是不一样的,适用范围和生存空间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即便我们央行的数字货币出来,我认为,其他的数字货币也会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他们不会随着这一影响而消亡。
格隆汇:你认为,区块链的机会在于和产业的结合。目前,to B的投资机会成为业内的一个热点,你关注这个领域多年,如何看待to B领域的新机会?
蒋宇捷:我用一句话总结to B的机会,就是新技术带来所有产业升级的机会,Gartner的预测是到2020年,全球的软件支出将会达到4660亿美元,这些软件支出主要适用于to B企业。埃森哲的研究显示,目前中国只有7%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这代表未来其实还有93%的企业需要增加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投入。
我们再看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金融业,头部的金融公司有足够的能力来加大科技创新,但是中小银行、中小券商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足够的科技创新能力,所以就给了第三方赋能的机会。例如智能网点远程开户,信贷审批系统,风险预警系统等等,背后的支撑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新的底层技术。
在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金融业还是这样,那么在很多传统行业里面,就更加充满了想象力和机会,所以我们认为,to B端未来有成长的巨大空间和机会。
格隆汇:与to C相比,to B领域的爆发力和空间是不是会小很多?
蒋宇捷:我理解爆发力和空间其实是两码事。优秀的to B企业就像马拉松选手,起跑的速度不是很快,但是完成整个赛段的时间却是最短的。比如说,企业服务的龙头Salesforce,它在2006年到2018年,没有哪一年的营收增长率超过80%,这跟to C相比的话,的确每年的增速看起来会慢一些,但是它从2006年到2018年,年复合增长率接近38%,连续增长了13年,营收增长了40倍,还是很厉害的。
所以看企业的成长空间,一定要拉长它的时间维度,考虑到时间的因素。有很多投资人也可以讲,他某一年的投资收益率比巴菲特高,但是拉长到十年、二十年,巴菲特却是最伟大的那一个。
所以,我觉得to B领域的头部公司,稳定性好,韧性也比较强。从美国来看的话,to B公司和to C公司在数量、市值基本上是差不多的,所以我认为在中国这个大池塘里都是鱼苗,未来一定能找到大鱼。
第二点就是用户付费意愿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现在看到的增速慢,不代表未来的增速也慢,它可能会有一个长时间的红利。第三点就是因为to B的领域没有巨头的压制,所以你不会在成长到一定规模就被巨头收购或者投资,限制天花板的增长。而未来,当企业成长到行业龙头的位置,其实也可以通过行业收购或者整合,然后扩大公司的规模。
所以我觉得,未来,to B领域一定会有100亿美金市值的公司,甚至可能会有千亿美金级别的公司出现。
格隆汇:在你看来,什么样的创业者符合你的要求?
蒋宇捷:我认为创业者要有四个力,就是眼力、脑力、心力和体力。眼力就是对行业发展有没有足够开阔的视野和格局。脑力可以表现在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上,创业方向总在变化,如果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够强,就能迅速调整自己,从而实现最后的成功。心力就要看你有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面对遇到的困难,毅力也是优秀创始人应具备的特质。创业是一件非常考验耐力、持久力的事情。创业者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坚持走下去,遇到挫折后仍然一往无前的奋斗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创业的过程中,体力也很重要。
四力其实是对创业者基本的要求。但是我觉得对to B的创业者来说,我们会更看重心力和体力。心力就是像刚才说的,项目爆发得没那么快,这对耐力方面的要求会很高,要看你是否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你要做的是一份长期的事业,你还需要在身体方面有所保证。
格隆汇:有没有这样的创业者,让你遇到了觉得完全符合这“四力?”
蒋宇捷:比如说像美味不用等的创业团队,从背景来看,并不是最好、最光鲜的那种,但是他们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赛道,这个赛道就是餐厅排队,可以解决餐厅和用户的痛点。
我记得他们创业的时候是很辛苦的,最开始的时候,要一家餐厅一家餐厅地去谈,要攻克一个个用户。不像to C的产品,你可能直接把它放在网上,通过一些事件营销就可能积累起很多的用户。
因为当时我们也有很多客户资源,我们就帮他们介绍,并且陪他们一起谈。记得有一次,他们来北京谈客户,他们的市场总监是一个女生,刚刚摔伤了腿,但是她还是坚持跟我们一起去见客户。因为她觉得约见客户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客户不会因你的时间,去改变他们的计划。而且,他们当时出差,住的都是很远很破的宾馆,主要就是为了节约成本。
格隆汇:所以,to B和 to C在获客思维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蒋宇捷:to B一定要以客户为导向,按照客户的方式去思考问题。to B和to C的获客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觉得to B会要求你不能有短板,甚至是每个方面你都要很强,但是to C你只要做出一些亮点,就可能有用户会去追捧你、认可你。
to B因为面向的领域更加垂直,圈子更小一点,所以你不能出现太多的负面问题,很快就会传播开来。to C 的用户,很多时候是以体验为主,即便你有一些负面信息和问题,用户可能还是会由于好奇心来使用。所以,to B其实更加透明,就是用户知道为什么而买单,有一个完整的采购流程,决策的时候也可能会更加慎重。
格隆汇:刚才听你介绍,作为一名投资人,还会帮助被投企业去开拓市场,你认为你们作为一家投资机构的定位是什么样的?
蒋宇捷:我曾经给被投企业推荐了四个CTO,我们还会帮企业去做市场、PR宣传,然后我们还会给他们介绍市场的合作资源。还会帮助他们去做投融资。
有很多我们的被投企业,包括法大大、美味不用等的后期投资人,是我们介绍的。我们会在专业领域举办一些活动,去增强这些被投企业的能力。因为对to B企业来说,销售能力是很重要的一块,因此我们就会组织一个跟销售相关的培训活动,训练并且帮助这些被投企业去增强他们的销售能力。
我总结一下,现在的投资机构不再只是说你投资就够,你要提供方方面面来帮助这些企业长大,而且你在某个行业要生根,专注,才会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