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行通2016年3月创立于上海。服务于港口集装箱运输企业的一站式SaaS+TMS管理服务平台,主要产品包括:客户端、车队端、司机端、放箱端、数据中台等。创始人兼CEO李元超表示,本轮融资将全部用于产品进一步的升级打磨,全面实现智能化、预警化与自动化;同时,开辟并推广新的市场。
李元超在采访中强调,集行通解决的行业痛点是:将港口物流运输中,碎片化的信息孤岛,通过各个产品端和数据算法紧密而完整的连接在一起,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预警化,将大量繁琐的、依赖人工的流程,都通过系统自动完成。赋能港口物流运输企业,快速实现信息化升级。那么,集行通是如何实现智能化应用的呢?
首先,集行通自主创新研发的智能工作台,将业务流程分成各个必经节点。通过获取每个集装箱的实时动态信息并算法分析后,将各条业务自动显示在对应的节点中。过往物流企业经常需要几个人几个小时完成的事情,在今天,一秒钟全部处理完毕。任何有风险的节点,也会及时发生预警提醒。
其次,当船舶和码头发生了临时性的开船/开港计划变动,集行通系统第一时间就可以捕捉到动态信息,经过算法分析后,精准的找到与之相关的用户,推送提醒,助力决策。
此外,一旦集装箱车辆发生延误风险,将不能准时到厂,集行通系统也会及时主动发出预警预报。同时还有车辆到厂、离厂提醒,智能统计各个车辆的准时率以及工厂装货效率。
还有更多智能化的应用,实现了整个港口物流产业上下游全链路信息的完整智能交互。
港口物流运输行业是中国外贸经济的重要支撑,整体模式相对落后且封闭。每年上亿个集装箱,通过60万家外贸企业到货代、车队、司机、报关行、码头等各个场景服务方。
集装箱运输行业的发展也有政策上的推动,2018年3月,中央下令提升港口营商环境,“无纸化电子信息”正式开启港口物流的新路程。上港集团在2019年全面实现了港口信息无纸化。
正因此,李元超认为:港口物流企业的基础意识教育已经完成。信息化带来的便捷与趋势,已是行业公认并期待的。集装箱运输企业信息化升级的目标就是:“六化管理”——订单在线化,业务数据化,流程可视化,系统智能化,风险预警化,办公移动化。
目前,使用集行通的月活物流企业高达近千家,主要集中在上海港。通过SaaS年费和按集装箱提供的信息化订阅服务作为主要的盈利模式,已经实现了全面盈利。
而背后,得益于集行通对于人才强大的储备能力。据了解,集行通团队现有22人,技术人员占比60%。创始人李元超,国际物流运输行业战斗十年的老兵,在销售和管理上经验丰富。技术联创人彭军,资深架构师,主导开发过的项目:番茄便利无人货柜系统,龙之梦智能导购系统,机场停靠车辆智能调度系统。运营联创人蔡玉峰,上海交大毕业,长江商学院上海校会秘书长,长江区块链联盟发起人。首席技术顾问叶亚明,携程前CTO,高级副总裁。
4月3日消息,定位于港口物流运输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集行通,于2020年2月份完成了千万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智友金苗基金和老股东迭代资本。
智友金苗基金王田苗博士认为:
“接地气”,是王博士对集行通这个团队最深刻的印象,在他看来,物流这个产业,就需要具备这种基因。创始人李元超对产品有极其敏锐的嗅觉与判断,同时又是销售出身,懂行业、懂用户、懂技术。王博士非常欣赏李元超的坚韧、正能量和勤思考。
在技术和业务上继续加强加快,开拓新的市场,赋能帮助更多的传统小B,这是团队非常明确的方向。王博士认为,这是一个能看到终局的团队。
迭代资本周响东先生表示,我们看好集行通是基于以下几点:
作为集行通的首席技术顾问, 携程前CTO叶亚明表示: